育星幼儿园孩童体验“制水”经历

配合由公共事业局主办的新加坡世界水日活动,育星幼儿园的孩童在3月参与了“制水”活动,亲身体验到水资源的珍贵,从小就培养起省水的好习惯。 自3月1日, 教师就向幼儿讲解水的珍贵和节约用水的重要, 并通过故事、手工活动及其它活动教导幼儿省水措施。 每个儿童都了解到培养省水习惯的必要性, 如加快洗手速度, 用较短的时间冲凉、刷牙时用水杯而不是直接从水龙头接水,冲洗厕所时使用半量按钮。 3月4日,育星花柏山幼儿园受邀参加了在滨海堤坝举行的新加坡世界水日开幕活动,并表演了教导公众五大省水窍门的歌曲。 这项活动的主持嘉宾是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环境及水源部部长马善高及环境及水源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 位于大巴窑战备军人协会的育星幼儿园进行“制水”演习活动四小时,孩童们利用各自准备好的两瓶水,进行日常的清洗。环境及水源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在3月15日视察了学校, 参与孩子们进行的省水活动。校方希望通过这次制水演习让孩子明白不能把水资源视为理所当然,要从小培养起节省用水的好习惯。 在这一天, 孩子们被告知水房将被关闭, 他们只能使用限量的瓶装水来代替。 四小时的“制水”活动中, 孩童只可利用从家里带来的两个1.5升的瓶装水刷牙洗手。他们也要从事先储存在桶里的水冲洗厕所。 育星幼儿园和其它34间幼儿园一起参加由公用事业局举办的省水活动,进一步认识到了水的珍贵。 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省水的重要性。 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和孩子们一起合照。 育星孩子们在榜鹅战备军协俱乐部举办的世界水日活动上表演。 孩子们利用各自准备好的两瓶水,进行日常的清洗。

March 27th, 2017|

智源教育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庆祝合作20周年

智源教育学院(KLCII)拥有成人教育近30年的历史,近期与享誉102年历史的北京师范大学(BNU)共襄国际盛事,隆重庆祝两校合作20周年。 北京师范大学与智源教育学院的合作,这是中国教育部直属大学第一个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的项目。迄今为止,两校合作培养的毕业生已逾千人,这是双方共同倾心努力的硕果。 智源教育学院于2016年11月26日在新加坡终身学习学院举办了第五届国际华文幼儿教育研讨会,同时隆重纪念与北师大合作20周年,智源教育学院借此机会与许多幼教工作者及历届毕业生共同庆祝。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主任李家永教授代表北师大赞扬了两校之间的合作成果,肯定了智源在促进新加坡和区域之间更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标准上所做出的努力。 北师大学前教育系前系主任祝士媛教授分享了她当年在智源教育学院与同仁们一起推动新加坡早期幼儿教育华文师资培训的经历。祝士媛教授是智源教育学院和北师大合作的创始人之一,今天仍是智源教育学院的顾问。 祝士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原学前教育系主任,曾兼任智源教育学院中文部主任、高级顾问(左一) , 李家永教授,北师大教育学学部副部长(左二), 关碧灵女士,科思达教育集团主席,智源董事会主席(左三), 包华影教授,北师大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原国际处处长 (右3), 梁远立先生,科思达教育集团执行总裁(右2), 关燕玲博士,智源总裁兼院长(右1) 。 莅临本次盛会的嘉宾包括:包华影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原国际处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教育处代表,以及智源教育学院及其所隶属科思达教育集团的核心管理人员等。 1995: 第一届大专班 北师大是一所直属中国教育部管理的著名高校。在教育学、教育科学、文史艺术类及科学等学科方面均居中国高校前列。 智源教育学院于1995年开始与北师大合作办学,当时新加坡还没有中文幼儿教育培训课程。迄今为止,这是中国教育部直属大学第一个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的项目。 1995年,两校联合举办的学前教育大专课程正式开学,第一届收生43名。在此基础上,2003年,北师大与智源教育学院再度联手合作,开创了两校合作的又一个里程碑,新加坡历史上便有了“第一个”华文学前教育的本科学位课程。 2007: 第一届本科毕业班 智源教育学院至今仍然是唯一一所在中国以外提供北师大学前教育学学士学位课程的教育学院。 在北师大合作中,智源教育学院整合学前教育资源和经验,已成为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的顶尖机构,在业界独占鳌头,提供包括学前教育证书、大专课程、学士课程、硕士学位课程等在内的15种课程。

March 9th, 2017|

第五届国际华文幼儿教育研讨会出席人数突破纪录

2016年11月26日在新加坡终身学习学院举办的第五届国际华文幼儿教育研讨会吸引了320多位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及中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这是自2003年举办第一届研讨会以来,出席人数最多的一次。 由智源教育学院主办的这一届研讨会进行了一整天,重点推出两项专题研讨及八个工作坊,让与会者有机会结交新同行,并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幼儿教育专家、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简楚瑛教授发起的主题讨论引发了听众的极大兴趣。简教授谈到全球化是如何给幼教领域带来挑战,讨论课程开发老师的角色和幼儿园老师面临的问题,并同时也探讨了幼儿课程面临的诸多问题。 智源教育学院院长兼总裁关燕玲博士进行了《新加坡幼儿教育课程的多样性及其演变》专题演讲,概述了新加坡幼儿教育课程和师资培训从开始到今日的发展。关博士在介绍师资培训时提到师资培训的发展变化,例如培训时数从八十年代的60小时,逐渐提升到今日的800小时。 早上的专题研讨过后,下午与会者们按照各自需求,参加了不同的工作坊。如:《对外汉语说话教学与本土文化》、《幼儿园艺术教育与华语教学——在手舞足蹈中学习第二语言》、《中国-新加坡幼儿园课程的转换与交接》、《新加坡幼儿园瑞吉欧教育的新尝试》等等。 智源教育学院借本次研讨会之机,庆祝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20周年,与来自各界幼儿行业的同仁会面,结交新朋友,分享经验。 第五届国际华文幼儿教育研讨会真诚感谢新加坡幼儿培育署(ECDA),新加坡精深技能发展局(SSG)和新加坡劳动力局(WSG)的鼎力支持。 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 手舞足蹈学习第二语言 智源教育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在幼儿园进行教学

March 7th, 2017|

新加坡在过去5年的托儿入学率增加了60%

位于淡滨尼GreenLeaf组屋区的乐心儿托儿中心很荣幸能于2016年12月5日邀请到总理公署高级政务部长杨莉明女士前来参观。教育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政务次长费绍尔副教授也在当天同行参观了托儿中心。 接受媒体访问时,杨莉明女士透露自2012年起托儿所的入学率上升了60%,托儿中心接收的2到18个月大的婴儿人数也增至4000名。 同时协助管理国家人口及人才署的杨莉明女士也透露,政府将进一步跟进婴儿托管方面的课题,以便为千禧一代的家庭提供更好的支持。 她表示,虽然目前大多数家长仍然选择让家庭成员或女佣来照顾孩子,但公众对托儿中心的托管服务的需求预料仍会持续增长。 此外,费绍尔副教授也透露, 新加坡幼儿培育署已于2016年将婴儿托管名额增加至6900名,比2013年高出32%,同时幼儿培育署也将进一步探讨在年轻家庭以及年幼儿童较多的地区建造更多大型托儿中心。 位于淡滨尼GreenLeaf组屋区的乐心儿托儿中心于2015年10月7日投入运作,可照顾115名儿童及10名婴儿。如今,该中心招生率已达90%。 高级政务部长杨莉明女士与来自乐心儿幼儿班的Audrina Seet binte Airil Seet一起互动 政务次长费绍尔副教授和高级政务部长杨莉明女士的参观之旅,由乐心儿总监关燕玲博士和乐心儿淡滨尼GreenLeaf托儿中心的婴幼儿陪同进行。 高级政务部长杨莉明女士表示,虽然目前大多数家长仍然选择让家庭成员或女佣来照顾孩子,但公众对托儿中心的托管服务的需求预料仍会持续增长。 自2015年10月7日投入运作开始,乐心儿淡滨尼GreenLeaf托儿中心近90%的名额已被填满,可照顾115名儿童及10名婴儿。

February 27th, 2017|

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幼一、幼二班孩子表演感人的萨摩亚人舞蹈。 学前期是幼儿学习理解他们小小世界中的人和事物,通过游戏、提问、形成并测试自己想法的时期。他们也尝试去了解周围的世界和其他文化,发挥创意, 探索,发现新知识。 毕业演出是孩子们展示他们学习和探索收获的最佳平台。2016年12月16日, 育星幼儿园的孩子在Matrix @ Biopolis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毕业演出。 约120个孩子幼一和幼二班的孩子齐聚一堂,举办了以“环游世界”为主题的演出,表演了体操、舞蹈、 戏剧小品,向家长和嘉宾呈现了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等各地不同的风俗文化。 他们的演出温暖了家长和来宾的心。他们精彩纷呈的体操表演、舞蹈、演唱和小品,充分展现了自信、活力以及成功的满足感。 孩子们充满自信和喜悦的表演,为学前教育的旅程画出完美的句点,并为即将开始的小学教育谱写了崭新的篇章。 育星幼儿园主席Mr. Ho Lye-Sum在他的欢迎词中说:“孩子们是宝藏,孩子们是未来的希望。”育星幼儿园的孩子们成功地展示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向他们的父母预示了将拥有的美好未来。 育星幼儿园由新加坡战备军协俱乐部和馨乐园教育服务机构一起创办,包括2016年4月开业的育星幼儿园榜鹅中心,目前在新加坡已经有6间育星幼儿园。 育星幼儿园坐落在新加坡战备军协俱乐部内,孩子可以从俱乐部特别设计的幼儿教育设施中受益。战备军会员们也可以在俱乐部内享受最新的促销和福利。育星幼儿园是独家提供JACPA体育课程的幼儿园,旨在培养幼儿基本运动技能、协调能力、敏捷性和自信心,以及培养幼儿的运动鉴赏能力。 亮丽的服装与自信的表演完美结合,呈现给观众精彩的享受。 在晚会中,我们的孩子展示自己的长处。 孩子们身穿着台湾民族服装, 戴着腕铃、呈现完美的舞蹈。 在这个特别的时刻, 我们幼二班孩子准备上小学的旅程。

February 17th, 2017|

馨乐园2016年毕业生为毕业音乐剧初试啼声

亲朋好友们带着喜悦的心情聚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文化中心,一同庆祝2016年 毕业班圆满毕业。 380名毕业生们呈现了令人振奋的“弦歌之声 ”音乐剧。故事运用了竖笛谱出美妙的乐曲来讲述两个小朋友回忆在学校的学习过程,描述他们培养品格,建立友谊,克服困难以及庆祝胜利的点滴。 司仪们通过吹竖笛介绍个个表演项目 他们优秀的表演见证的我们儿童音乐课程(Children's Music Programme 或CMP)的有效以及朴实的学习成果。小朋友们发挥所长和创造力,自信地在台上表演。 典礼上呈现了馨乐园前所未有的表演。 “美妙的音乐”是馨乐园首次用乐器合奏的方式,让小朋友们发挥音乐天分,并用各种乐器(包括 口风琴,小鼓,双嗵 鼓,电子键盘,铁琴,木琴,编钟,三角铁和铃鼓),通过充满活力的乐曲,让来宾们着迷。 馨乐园的乐器合奏初试啼声,表演灵感来自我们大获好评的儿童音乐课程。 乐器合奏将逐渐推广到馨乐园在本地和海外的个个分校。这项活动与手铃合奏将让小朋友们有更多平台加强他们的音乐技能,并展现在幼儿园里所学到的技艺。 同样充满活力的演出是我们全新的室内幼儿鼓乐队所表演的 “跟着节奏摇摆”。取自我们在八年前成功推广的幼儿鼓乐队,小朋友们巧妙地同时玩起多种乐器并排列队形,让观众欣赏一项活泼又有节奏感的表演。 取自于我们的幼儿鼓乐队,室内幼儿鼓乐队用他们高亢的鼓声,为音乐会增添许多气氛。 除了音乐表演,小朋友们也以英语和华语为我们呈现歌曲,舞蹈以及话剧,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双语能力。 “Courageous Journey, 莱佛士号和魔法圣杯”,让观众叹为观止的华语话剧表演。 小朋友们的完美表演是他们在学习之旅默默耕耘,累积而成的成果 - 见证他们在馨乐园领受了很多珍贵的教诲,并与朋友们一起成长,成为终身的学习伙伴。 再一次恭喜馨乐园2016年的毕业生!

February 14th, 2017|

乐心儿将经营新加坡首个建于公园内的大型托儿中心

一段别开生面的“园中园”学习之旅等着孩子们来探索 新加坡首间建在公园内的大型托儿中心于2017年1月18日(星期三)在盛港河滨公园破土动工,预计将于2018年上半年落成。自2014年投入运作至今,这是乐心儿旗下的第二间大型幼儿托管设施,同时也是乐心儿运营的第14间托儿中心。这所全新的托儿中心将提供400个幼儿及学前儿童学额。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陈川仁是乐心儿盛港河滨公园大型托儿中心动土仪式的主持嘉宾,他在仪式过后宣布将在年轻家庭集中的住宅区增建4所大型托儿中心,以满足国民对幼儿托管服务,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的托管需求。 一同出席动土仪式的还包括新加坡幼儿培育署(ECDA)署长梁志仁先生、盛港西区基层委员会顾问蓝彬明医生、国家公园局助理局长江一山先生、乐心儿执行董事梁远立先生以及乐心儿董事兼课程创始人关燕玲博士。 这座大型托儿中心为两层建筑,建成后占地3,600平方米,面积是一般托儿所的4倍。其巧妙的设计让孩子们可以近距离接触大自然,鼓励他们在一个安全、有益的环境里探索、互相尊重和学习,以增强孩子的发展。除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机会,乐心儿的课程也利用科技改善学习过程,孩子们将迎来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方式,例如户外实践以及通过平板电脑上各种具有互动性的教育内容。 盛港河滨公园大型托儿中心所采用的独特校园建筑结构也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显示大自然和教育的结合有利于孩子和社区。学校的建筑设计结构从远处看犹如一道“连绵山丘”,与公园四周环境融为一体。同时,这座艺术美感十足的建筑犹如一个茧状的隔护空间,为孩童的身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培育环境。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发展各自特长,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乐心儿是馨乐园教育服务私人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于2012年被新加坡幼儿培育署委任为学前教育主要业者。之后,我们一直与幼儿培育署保持密切合作,先后于马西岭、兀兰、义顺、信加、淡滨尼、榜鹅、盛港和菜市中心地带设立了13所托儿中心。 乐心儿盛港河滨公园校区将是新加坡首间位于公园内的大型托儿中心。其建筑与四周环境融为一体,犹如一道连绵山丘,打造一种校园自地面平地而起的视觉体验。 乐心儿董事兼课程创始人关燕玲博士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 从左到右,梁远立先生(乐心儿执行董事)、梁志仁先生(新加坡幼儿培育署署长)、陈川仁部长(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部长)、蓝彬明医生(盛港西区顾问)、江一山先生(国家公园局助理局长)、关燕玲博士(乐心儿董事兼课程创始人) 陈川仁部长参观乐心儿盛港河滨公园校区的展示廊。 善用科技,通过扩增实境技术,看乐心儿的新校园如何在陈部长掌上变得栩栩如生。 托儿中心的校区菜园将交由国家公园局锦簇社区计划的义工打理。 新校园的设计将为孩子开启一段别开生面的“园中园”学习经历,让天然环境成为孩子教育及身心发展道路上的观察及应用范围。

February 14th, 2017|

与众不同的爱儿坊毕业演出

爱儿坊于2016年12月8日举行毕业演出,当天除了能看到孩子们载歌载舞,还能欣赏中文诗歌朗诵、演讲与戏剧、说故事及文化表演等精彩节目。 该演出在德申宋路公务员俱乐部举行,大约有200名家长偕同一家大小出席,共同见证孩子们在去年一整年的所学所思与成长历程。 大约70名学步儿、幼儿预备班、幼儿班和幼稚园的儿童全力以赴,参与当天的12项演出。在“魔法森林之旅”的集体表演中,孩子们表现非凡。尽管他们年纪轻轻,却各个充满自信,不但将台词背得滚瓜烂熟,而且字正腔圆,令人印象深刻。 幼一班儿童表演中文幽默短剧 爱儿坊幼儿学苑营运主任倪月瑩女士以观众的身份观赏本次演出。她表示:“我们爱儿坊的孩子们中文口语和表达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孩子们能够自信地说出如此流利的中文,老师们所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任何看过爱儿坊幼二班“新孟母三迁”表演的观众,肯定也有同感。这班学生于2016年11月参加由中国国家汉办举办的“华语桥”新加坡少年儿童中华才艺大赛2016,凭着优异的表现从八所学校中脱颖而出,荣获幼儿组冠军。 获奖演出——“新孟母三迁” 学生们引人入胜的演讲和戏剧演出赢得了评审的青睐。该剧讲述孟母为了替孟子找到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不惜三度搬家的故事。剧中除了有诗歌朗诵外,还包括精彩的歌舞表演。学生们为观众呈现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川剧变脸,以充满动感的表演博得热烈的掌声。 学生们表演川剧绝活儿——变脸。 学生们们感人的中国文化表演,是所有爱儿坊儿童走向光明未来的第一步,因为爱儿坊幼儿学苑的使命正是推行扎实的双语教育,为下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所有参与2016年爱儿坊毕业演出的小童星们献上最热烈的掌声!

February 10th, 2017|

乐心儿位于菜市的第九间托儿中心正式开幕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陈川仁先生于2016年12月3日为乐心儿坐落于菜市路平仪埔大牌807C的第九间托儿中心主持开幕仪式。 同时也是马林百列基层组织顾问的陈川仁部长当天不仅在纪念牌匾上签名留念,更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中心为婴儿班、豆豆班、幼儿班和学前班所设置的四个不同区域。陪同参观的嘉宾还有乐心儿董事梁远立先生、关燕玲博士、营运董事陈耀光先生以及中心校长戴安娜伊丽莎白女士。 与陈川仁部长一起参与这次开幕仪式的包括基层领袖以及新加坡幼儿培育署、乐心儿管理团队、家长、儿童和居民代表。 开幕仪式结束后,附近居民也受邀参观中心设施并了解中心的课程。 自2016年6月1日开始运作的乐心儿平仪埔中心为本区域居民提供多达117个儿及学前儿童名额。 陈川仁部长在开幕匾额上写下他对平仪埔乐心儿的美好祝愿。 在家长、关燕玲博士与中心校长戴安娜伊丽莎白女士的陪同下,部长与平仪埔中心的婴儿刘善瑜相聚欢。 孩子、家长们当天捉紧机会与陈部长近距离接触。 就读于幼儿一 班的王语鑫小朋友年仅三岁,与部长击掌时气势十足。 为庆祝托儿中心的迁入仪式,孩子们在台上热情表演。 勇敢的孩子们在面带鼓励微笑的观众面前载歌载舞。 乐心儿平仪埔幼儿及学前班的第一批新生在迁入仪式庆祝活动中与陈川仁部长合照。

February 8th, 2017|

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师云集狮城 丰富国际汉语教学案例

“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工作坊暨颁奖典礼反应热烈,座无虚席。 随着世界各地中小学纷纷开设汉语课程,一些传统的教学法理论已无法满足这前所未有的国际汉语学习热潮。有鉴于此,新加坡科思达孔子课堂于2016年11月12日在新加坡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区域语言中心,全球首创式地举办“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工作坊暨颁奖典礼,为世界各地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师搭建一个分享和交流教学案例的平台,让与会者共同思考、相互切磋,力求从典型的教学案例中提炼学生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分享富有成效的教学法,进而激发教师们的热情与灵感,推动国际汉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工作坊理论与实践并重 大会当天,新加坡科思达孔子课堂主任陈琪博士率先致欢迎辞,为工作坊掀开序幕。之后,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吴中伟教授发表大会演讲《任务型教学在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讨论当前最受欢迎的教学法——任务型教学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操作,并说明该教学法与主题式教学、全身反应法、故事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法的关系。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吴中伟教授 第二位大会演讲嘉宾是香港英基学校协会的中文课程总监王小平博士,他以《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学法的今天和明天——以亚太地区为例》为题,同与会者分享了许多中小学生误用与妙用中文词语的例子,借以重新审视常用的教学法,并强调注重学生的语用能力,把二语课堂的学习过程还给学生。两位演讲者风格迥异,却又相得益彰,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为当天的工作坊定下了基调。在随后的问答环节中,许多本地教师精彩的提问,以及两位嘉宾幽默风趣的回答,更是将大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香港英基学校协会的中文课程总监王小平博士 中午的工作坊亦是精彩纷呈,六位主讲者林莎莉老师(新加坡美国学校)、蒋颖莹老师(东南亚联合世界学院)、陈敏老师(新加坡法国学校)、张贤郁老师(文莱遮鲁东国际学校)、钱召老师(圣若瑟国际书院中学部)以及李娜老师(新加坡德威国际学校)皆拥有丰富的国际汉语教学经验,演讲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涵盖了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文化教学与口语教学等主题。与会者除了能够学习各类实用的教学法,还能通过丰富的案例了解各所国际学校的教学现状。 六位征文大赛获奖者分享教学案例 当天大会的另一个重头戏当属“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征文大赛颁奖仪式与获奖作品分享环节。新加坡科思达孔子课堂于2016年7月至10月间举办全球首届“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征文大赛,收到了来自17个国家的近百篇案例。经过九位海内外知名国际汉语教学专家与学者的专业评审,主办方评选出15篇优秀作品,并邀请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教育处一等秘书鄢智勇先生为到场的八位获奖者颁奖。 “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征文大赛获奖者与颁奖嘉宾合影留念。 在下午的获奖作品分享环节中,六位获奖者讲述了他们在教学上面对的难题和解决的方法,并提出一些延伸思考,供在场的学校代表和教师们一同探讨。以三等奖得主林青青老师(吉隆坡斯里伯乐国际学校)的分享为例,她在教导低年级基础班的学生时面对很大的挑战,因为学生们对中文课总是提不起劲,不但上课时精神涣散,写出来的字也经常东倒西歪。在了解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后,林老师编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并自制透明色纸、动漫角色颜色表以及宝箱等教学用具,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除了林老师的分享外,王威威老师(新加坡加拿大国际学校)、徐晖老师(雅加达英华学校)、程雪敏老师(马来西亚珍巴卡国际学校)、孟芳老师(新加坡艺术学校)和高杰老师(新加坡 Avondale Grammar School)亦就文化教学、汉字教学与差异教学等主题分享各自的教学案例。 大会工作坊如期在下午六点结束,许多与会教师赞不绝口,纷纷留言给主办机构,希望能多多举办这样实用典型的教学案例工作坊或讲座,为老师们搭建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园地。 此次工作坊由新加坡科思达孔子课堂主办,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区域语言中心、汉语水平考试中心(科思达)联办,并获得中国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教育处、汉考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及智源教育学院的大力支持。与会者包括海内外国际学校、新加坡政府中小学、初级学院、语言学校以及幼儿园共250多名学校代表和华文教师。

January 20th, 2017|
返回顶部